峰峰地名的來歷及背后故事 這些你都應該知道!
峰 峰
明代嘉靖三十二年(1553年)的《磁州志》是現(xiàn)存最早的一部磁州地方志,當時“峰峰”作為一個地名,還沒有記載,在其“寺觀”目中有“峰峰庵”記載,這說明這時峰峰村還沒有形成單獨對村落。“峰峰庵”的命名,與其西臨對鼓山有緣。鼓山,又名滏山、響堂山,是太行山東麓對一條支脈,著名的南北響堂山石窟位坐落其間。據宋初《鼓山川記》載:“鼓山上有二石,其形如鼓,南北相對,‘南鼓北鼓,相隔十五’”,“二石”是指形呈鼓狀的兩座山峰,故時人將建在鼓山下的“寺庵”,命作“峰峰庵”。
康熙四十二年(1703年),由蔣摘擢編撰的《磁州志》始有“奉鳳”村的記載,為西佐里(鄉(xiāng))所轄對九個村之一,“奉鳳”命名也與鼓山有緣。據金史載,金泰和(1201年)年間,有鳳凰諸鳥駐落鼓山,謂“石臺呈圣”,此石取名“石圣臺”(在鼓山主峰老石臺南,海拔782米),此石當時以祥瑞之兆轟動朝野,“章宗以其事告宗廟,詔中外”。到了清康熙年間,峰峰當時已形成村落,村民以村西的鼓山,在金代有鳳凰駐落之典,借百鳥朝鳳,呈瑞祥之意,取名“奉鳳”。
據《河北省礦產志》載:清宣統(tǒng)元年(1909年)磁州官礦擬“于峰峰地方設立公所”辦礦采煤,說明在宣統(tǒng)以前“奉鳳”已被“峰峰”取代,這是關于“峰峰村”的最早文獻記載。因“奉鳳”雖典雅,但終不如“峰峰”通俗易記,況且“奉鳳”與“峰峰”同與鼓山同源,也同音,由“奉鳳”轉化為“峰峰”順理成章。所以到民國二十年(1931年)由黃希文編撰的《磁縣縣志》正式有了“峰峰村”名的記載。
現(xiàn)在的“峰峰”,廣義指峰峰礦區(qū),狹義指峰峰鎮(zhèn)和峰峰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