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人久久精品九九热|日本好好热aⅴ|一区二区粉嫩高清AV|日本道色综合久久影院

  1. <address id="rokkk"><ul id="rokkk"></ul></address>
      1. 峰峰千年古剎常樂寺,三起三落的秘密揭曉

        來源:微觀峰峰公眾賬號 作者:微觀峰峰編輯 發(fā)布時間:03-21

        1.jpg
        常樂寺舊有河朔第一古剎之稱,問了度娘,有這樣稱呼的古剎還有安陽的靈泉寺。作為邯鄲人的我,自然認為常樂寺“河朔第一古剎”的稱呼最為正宗。當然,自己的認為終歸是自己的認為,常樂寺的歷史究竟是怎樣的呢?因為關于常樂寺的記載太少。那就從名字的變遷寫一寫吧,這才發(fā)現(xiàn)常樂寺并沒有一個真正屬于自己的名字。從建寺開始,它一直作為北響堂寺的附屬設施存在。直到明代弘治二年1489年北響堂寺這個名字出現(xiàn)后,才把常樂寺這個名字給它。

        還是試著介紹一下吧!這一切得從現(xiàn)存常樂寺遺址上的一塊金代碑刻開始。正隆三年(1158年)二月八日,一個叫胡礪的武安籍官員,應當時常樂寺主持宣秘大師師彥的再三邀請,寫了一篇小美文。

        在這里插一句,雖然關于宣秘大師師彥的記載很少,但他絕對是當時很有德行的大師。首先,他有宣秘大師的師號,現(xiàn)在的師號跟昵稱似的,只要喜歡自己就可以取一個,高興了還可以改。在金代得到師號是非常困難的。僧侶的考選規(guī)定三年一次,這種考選每次以八十人為限,由朝廷指定官員辦理。就經(jīng)律論三部進行考試,中選的授為三宗法師,法師中學行優(yōu)異的,朝廷才敕加名德稱號。其次,從碑文記載的大師跟胡礪的幾次見面,可以看出宣秘大師在官場也是左右逢源。圣僧和官員交往在東晉南北朝時期絕對正常,但在金代完顏亮執(zhí)政的期間,對佛教嚴格限制。宣秘大師能與官員交往,而且是完顏亮特別器重的官員,就沒那么簡單了。
        1.jpg
        話說回來。宣秘大師請胡礪寫小美文的目的,就是想宣傳一下自己,卻成了如今大家寫常樂寺主要的資料來源—刻于金正隆四年的《重修三世佛殿之記》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 尤其是碑文中的一段話,快被大家用壞了:文宣(北齊高洋)常自鄴都(今邯鄲臨漳)詣晉陽(今太原),往來山下,故起離宮以備巡幸,于此山腹見數(shù)百圣僧行道,遂開三石室刻諸尊像,因建此寺,初名石窟,后至天統(tǒng)(高緯565-569年)間改智力,宋嘉祐(1056年9月—1063年)中復更為常樂寺。自兵興由茲山險,固為盜賊淵,數(shù)以致焚毀,十不存一二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 當然,短短的這幾句話信息量也很大:第一、常樂寺建寺的原因—石窟的配套設施;第二、常樂寺始建于北齊天保年間(550年五月—559年十二月);第三、常樂寺有三個曾用名:石窟寺、智力寺、常樂寺;第四、由于戰(zhàn)亂數(shù)次被焚毀,古跡十不存一二。
        2.jpg
        這段涉及到常樂寺歷史的內(nèi)容,是宣秘大師講給胡礪的,只是簡要籠統(tǒng)的介紹一下而已,大多數(shù)內(nèi)容需要其他資料相印證。

        關于常樂寺始建的時間,碑文記載是北齊天保年間......文宣......遂開三石室刻諸尊像,因建此寺......,并且交代了常樂寺是作為石窟的附屬設施而建造的。而在《續(xù)高僧傳·釋園通傳》中,道宣在對鼓山進行考察后認為是東魏初,......自神武遷鄴之后,因山上下并建伽藍......。這里需要插一句,《續(xù)高僧傳·釋園通傳》最主要的部分是描寫了一部佛教的桃花源記。

        按《北齊書》記載:東魏天平元年(534年)九月,神武(高歡) 于洛陽立清河王世子元善見為孝靜帝,北魏自此分裂為東西二魏,成立東魏后,高歡認為洛陽與西安太近,又遠離自己的根據(jù)地晉陽,所以于東魏天平元年(534年)十月倉促遷都到鄴都。到鄴都后(534年以后),鼓山上下就開始“并建伽藍”。
        1.jpg
        在《續(xù)高僧傳》中還有關于北響堂寺的記載。僧稠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禪僧,是少林寺的第二位主持,首開少林寺習武之風!独m(xù)高僧傳·釋僧稠傳》記載:北齊天保二年(551年), 應北齊文宣帝高洋之召,入鄴都說法。天保三年(552年),文宣帝在鄴城西南八十里龍山之陽為構精舍名云門寺,請以居之兼為石窟大寺主兩任綱位。石窟大寺就是現(xiàn)在的北響堂寺,說明在天保三年北響堂寺已經(jīng)是有名的官寺了。那么與北響堂寺一起建造的常樂寺,也應該是有一定的規(guī)模。

        正如金碑記載的:文宣......于此山腹見數(shù)百圣僧行道......能有數(shù)百圣僧行道,恰恰說明天保年間常樂寺與北響堂寺已不是一般的寺院,更不是新建的寺院。

        雖然金碑和《續(xù)高僧傳》記載的真實性都有待考證,但由于《續(xù)高僧傳》成書于唐代,距離北齊不算久遠,我比較傾向于相信《續(xù)高僧傳》,常樂寺始建于東魏時期。
        2.jpg

              關于常樂寺曾經(jīng)的三個名字,我想大家是有誤解的。金碑上記載初名石窟,隨后查一查石窟寺,石窟寺就是指的石窟。資料也顯示,現(xiàn)在的北響堂寺最初叫作鼓山石窟寺(南響堂寺叫作滏山石窟寺),因為常樂寺是北響堂寺的附屬配套設施,所以最初也應該被叫作石窟寺。石窟寺并不是常樂寺的第一個名字,或者說并不是完全屬于自己的名字。

        而關于金碑記載的常樂寺的第二個名字智力寺,情況就有點復雜了。

        智力,佛教認為佛有十力、四無所畏、十八不共法;菩薩也有菩薩十力、四無所畏、十八不共法。十力,就是十種智力,就是十種力用。清人趙殿成更認為:十力是如來的別稱。既然智力二字在佛教有非凡的意義,能用智力來命名,說明這個寺院在北齊天統(tǒng)年間重要程度,也是沒誰了。

        按照金碑上記載:后至天統(tǒng)間(高緯565年四月—569年十二月)改智力。而《唐邕刻經(jīng)碑》明確寫著……于鼓山石窟之所......起天統(tǒng)四年(568年)三月一日, 盡武平三年(572年)歲次壬辰五月二十六日……在武平三年五月二十六日以后,唐邕依然稱北響堂寺為鼓山石窟,而不是在天統(tǒng)年間已經(jīng)改的名字智力寺。
        1.jpg
        《唐邕刻經(jīng)碑》的內(nèi)容還是很可靠的。而且,文獻記載鄴城可考的寺院39所,其中明確列著鼓山石窟寺、滏山石窟寺、智力寺。另外在《續(xù)高僧傳》中但凡涉及到北響堂寺的記載,仍舊稱它為石窟寺。

        讓人懷疑智力寺與鼓山石窟寺是兩所寺院。難道北齊天統(tǒng)年間常樂寺有了自己第一個名字—智力寺?

        然而,關于智力寺的資料并不多。我只查到兩個,一個是近幾年發(fā)現(xiàn)的一首唐詩,鄭迥《登智力寺上方》:鷲嶺欹危路不窮,遙疑直上九霄□!跄陮殑x開初地,幾處花龕在碧空。回望□□迷故國,遠尋煙翠到天宮。多慚理郡時□□,未去樊籠聚落中。

        除了這首唐詩,就是一個關于胎記的有趣故事了。唐代總章元年(668年)道世( ~683年)所著的《法苑珠林》,里面有一篇《馬家兒》,算是胎記最早的記載。發(fā)生地是智力寺,講述人是當時智力寺的主持玄高。
        2.jpg
        但是這些都說明不了智力寺指的是現(xiàn)在的北響堂寺還是常樂寺。而且,到目前為止,并沒有在現(xiàn)在常樂寺遺址發(fā)現(xiàn)任何北齊時期的文物。

        也許,577年北周滅北齊,北周武帝宇文邕繼續(xù)滅法,鄴城重要的寺院都被嚴重損毀了。也許,關于這一切的記載就安靜的刻在遺址上哪個碑文中;也許,常樂寺被叫作智力寺時期的文物就安靜的深藏在遺址上的哪個地方。

        從東魏始建到北齊更名,石窟寺也好,智力寺也罷;一個寺院也好,兩個寺院也罷,這些都不重要。

        緊鄰北響堂石窟的那么佛造像,它必是有佛性的,它自然會知道一切有為法(有生、住、變異和消失的事物)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的道理,自是把一切都空掉了,然后再把空也空掉......
        1.jpg
            《續(xù)高僧傳·釋明芬傳》出現(xiàn)了關于常樂寺歷史上的第一個建筑—白塔。......仁壽(601年正月—604年十二月)下敕,令置塔于慈州之石窟寺......。現(xiàn)在專家研究現(xiàn)存在常樂寺的那座宋塔,始建于隋仁壽年間。當然,這還是記載,關于常樂寺歷史的實物,就是現(xiàn)在邯鄲市博物館里展覽的諸多唐代造像。估計在大唐盛世的時候,常樂寺應該是香火旺盛,供養(yǎng)極多。

        興盛了二百年后,常樂寺迎來了歷史上的第三次滅法—唐代會昌滅法(845年)。在《入唐求法巡禮行記》卷四中,當時的目擊者日本僧人圓仁記述,山東、河北一帶的寺院,到處是僧房破落,佛像露坐;寺舍破落,不多凈吃;圣跡陵遲,無人修治。
        2.jpg
               顯德二年(955年)起,后周柴世宗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滅法,只留下前朝帝王有賜與匾額的重點佛寺,其余寺院一律毀去。再加上戰(zhàn)亂數(shù)以致焚毀,古跡十不存一二也是在情理之中了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 經(jīng)歷了三次法難和數(shù)次戰(zhàn)亂,常樂寺終于迎來了一次的繁榮,那兩座精美的宋代經(jīng)幢就可以證明。也是在那個時候—宋嘉祐中(1056年9月—1063年)復更為常樂寺。

        常樂,取自佛教的涅槃四德—常樂我凈。佛教認為,一旦證入涅槃,就會具有真正的常樂我凈。

        當然,到這個時候,常樂寺這個名字還不是單獨屬于常樂寺。再從碑文來找線索。碑文一開始胡礪就說余舊聞吾鄉(xiāng)鼓山常樂寺,多圣賢之遺跡,為登臨之奇觀。請注意,胡礪說常樂寺的遺跡需要登臨才能看到。未至十余里,雪大作,寺依山麓林間,精舍已在望中......,請再注意,寺在山麓,山麓是山坡和周圍平地相接的部分,很明顯這里說的寺就是現(xiàn)在的常樂寺。

        胡礪還是冒著大雪到了常樂寺,宣秘大師親自迎接安排胡礪到東軒住下,并一直陪伴海聊了一夜,胡礪也有些小激動想來日勝游,通夕不寐。天明的時候,雪已經(jīng)一尺多厚了,還是一點停的意思也沒有。估計是時間比較緊,胡礪只好辭別了宣秘大師回家,......所謂圣賢之遺跡,登臨之奇觀,竟無見焉。

        從碑文中胡礪講述的那次常樂寺之游,可以看出,當時的常樂寺還是指的山上的北響堂寺和山下的常樂寺兩部分。胡礪對于現(xiàn)在常樂寺遺址上的景觀,雖然就在眼前,他卻沒有一句半句的介紹。也許,這樣是為了突出后文講述宣秘大師的功德。

        上面介紹過宣秘大師師彥是有德行的大師,受人擁護。所以才能在那個嚴格限制佛教發(fā)展的年代重修三佛殿。原來的山下三世佛殿距離山門22步,往年僧眾以歲時作大佛事,常病于狹隘,而竟亦無可奈何,宣秘大師使其退后14步,筑而廣之,庭宇廓然,完曠冠于一方。后又塑了三世佛造像(胡礪把三世佛的佛號寫錯了,但是為什么當時沒有人提出來?還是這里面還有故事,留著來日再慢慢琢磨吧)。

        直到宣秘大師時期,常樂寺的建筑才有了比較確切的記載。寺院主要建筑能夠完曠冠于一方。

        當然,從各種文獻記載看,歷代都有修繕。明代武安縣志記載:智力寺在鼓山之麓,正統(tǒng)(1436-1449)二年修;現(xiàn)在遺址上石柱上雕刻的康熙三十二年(1693年),說明那一年有過修葺。上聯(lián)僅存三字:紺殿卜□,下聯(lián)剩六個字:琳宮飛鼓 右瞻□□。
        1.jpg
        不管開始有沒有自己的名字,不管初建的原因,常樂寺也是經(jīng)歷了一千五百年的風雨,幾度興衰,雖然終為瓦礫之墟,讓我們這些凡俗的后人們追憶和惋惜,但它稱為河朔第一古剎也絕不過分。

        當然,作為佛家圣地,常樂寺自然是不會在意這些。如碑文所說非色非聲,無形可擬;非名非數(shù),無相可觀;非去非來,不膠其用;非久非近,不拘其時。

        是理也,予皆不能知之。

        2.jpg

        分享到:
        相關信息

        最新資訊

        圖片新聞

        熱點推薦